歷史上的今天|以“中國紅”致敬歷史、致敬今天

2025年9月12日,農歷七月廿一,晴。
今天,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由我空軍運-20專機從韓國迎回,重歸闊別70多年的故土。沈陽全城點亮“中國紅”,迎接志愿軍忠烈回家。
不知是不是歷史的巧合,72年前的今天,1953年9月12日,彭德懷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作了《關于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報告中有這樣一段振奮人心的話:“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舊時代一去不返,新中國蒸蒸日上。
回望1953年,新中國成立不久,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入朝作戰初期,敵軍擁有全套機械化裝備、掌握絕對制空權,而志愿軍武器裝備落后,沒有重武器、沒有坦克、沒有飛機,裝備多是以往繳獲而來,被稱為“萬國牌”。而如今,15式坦克、052D驅逐艦、殲-20戰斗機、東風-26中遠程彈道導彈等高新技術裝備已列裝部隊;剛剛結束的九三閱兵,洲際核導彈、無人潛航器、激光防空武器、無人戰斗機等新武器集中亮相,打擊范圍覆蓋全球的“東風-5C”威震寰宇……如今的人民軍隊,早已從“鋼少氣多”變成了“氣多鋼也多”。
72年前,新中國剛剛開始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化進程才起步,我國的第一根無縫鋼管當年10月才在鞍鋼軋制成功。而如今,我國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即將收官,多項成果穩居“全球第一”: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的制造體系,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在全世界504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大多數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嫦娥”落月、“天和”駐空、“北斗”組網,C919客機實現商飛,CR450動車組成功下線,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領域在世界上“數得著”“叫得響”……今日之中國,已非往日可比。
如果再將歷史的指針撥回到94年前,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的中國,日寇入侵、生靈涂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四萬萬同胞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壯烈和決絕,筑起抵御外敵的血肉長城。而如今,中國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中國奇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重整河山,換了人間!

9月13日,第十二批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將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烈士陵園旁,就是在抗美援朝烽火中誕生的“中國殲擊機搖籃”——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共和國戰鷹的日夜守護,長眠于此的志愿軍英魂,定可安息。
72年,2萬6千多個日夜。
以自強不息、以國富民強、以滿城“中國紅”,致敬歷史,致敬今天。
?。ㄓ浾?nbsp;賀曉雁)
責編:周藝凝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