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DE楓葉行”丨抗聯密營“楓正紅”

秋季的筐子溝 景區供圖
記者 張曉楠
金秋時節,遼寧撫順筐子溝景區風光旖旎,漫山楓葉勾勒出濃郁秋韻。與此同時,這片山水環繞之地更因厚重的紅色底蘊而熠熠生輝。9月24日,撫順、本溪“自媒體DE楓葉行”參訪團來到筐子溝紅色景區,共同聆聽國歌素材之一的《血盟救國軍軍歌》,回顧王仁齋烈士的英雄事跡,重走東北抗聯路,在密營遺址沉浸式感受東北抗聯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讓紅色記憶在秋景中愈發深刻。

王仁齋照片
王仁齋,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第三師師長,1906年出生在山東文登。在東北抗聯一軍軍長楊靖宇的領導下,王仁齋率領部隊馳騁于清原、撫順、開原、西豐等地的崇山峻嶺間,與日寇展開了無數次艱苦卓絕的殊死搏斗。在中華民族反侵略歷史上,譜寫下光輝的篇章。

王仁齋烈士墓
1937年9月,王仁齋奉命到筐子溝嶺南大堡籌集子彈,他與警衛員行至釣魚臺附近時,遭到敵人伏擊,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1歲。當地百姓冒著殺頭的危險,將王仁齋和兩名戰士的遺體偷偷埋在筐子溝釣魚臺的山坡上。


東北抗聯三師王仁齋紀念館展出物品

清原地區密營及聯絡站示意圖

抗聯密營

參訪團打卡抗聯指揮所

抗聯密營內部陳列

抗聯小炕,冬季燃火取暖容易被敵人發現,
抗聯戰士們只能利用地勢,用柴火將石頭烤熱取暖過夜。
景區內抗聯三師密營地,是以王仁齋為首的抗聯三師英雄們訓練、生活、戰斗過的地方,也是東北抗聯保留完整、規模較大的抗聯密營遺址之一。密營地的每一處設施都生動地再現了白山黑水間戰士們當年的生活戰斗場景,每一處密營都見證著東北抗聯不屈的精神。
“我們本溪、撫順都是紅色底蘊非常濃郁的城市,在即將到來的金秋十月,歡迎大家帶孩子來本溪、撫順參觀紅色遺址,賞楓、賞景。”本溪自媒體人黃帥在參訪中說道。
據了解,撫順清原地區抗聯密營遺址共有21處,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筐子溝景區正依托這份獨特的紅色資源稟賦,著力打造以“紅色抗聯”和“漫山楓葉”為主線的“雙紅”景區,力求讓每一片楓葉上都承載起東北抗聯精神的紅色印記。
圖片:張曉楠 攝
責編:王世海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