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雅:讓特殊孩子綻放光彩
本報記者 關艷玲
“校長,我包得好不好?”9月20日,在遼陽市白塔區啟智學校的“蝸牛手工制品坊”里,18歲的學生小嬌(化名)用手托著剛剛包裝好的香皂,遞到校長劉雪雅面前,滿懷期待地問。
“很好呀!你看,你通過努力,完成得越來越好。這塊香皂格外香。”劉雪雅由衷地鼓勵小嬌。
把包裝盒折出折痕、粘貼,把香皂放入包裝盒……劉雪雅把這些簡單的動作分解,握著小嬌的手,指導她如何確定折疊位置、每個步驟用哪個手指按壓,一遍遍地重復。從開始學習到獨立完成,小嬌用了3個多月。
這所學校的孩子大多是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有的孩子無論上課下課,邊說邊唱;有的動作遲緩、少言寡語;有的患有語言障礙,吐字不清;還有的會突然攻擊別人……“別著急、小步子、多循環。”在34年的特教生涯里,劉雪雅用耐心和愛心陪著孩子們慢慢成長,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
學生小聲(化名)10歲了,卻不會說話。劉雪雅通過評估查找問題原因,并為她制定了專門訓練計劃,每天教她做舌肌操,按摩口周肌肉,從最簡單的聲母開始發音練習。當小聲清脆響亮地叫了一聲“媽媽”時,她的母親緊緊抱住女兒,淚流滿面。
為了提高特殊兒童的社會實踐和生活適應能力,劉雪雅帶領教師在學校設置模擬家庭場景,讓學生學會做飯、洗衣、打掃衛生;開展模擬購物活動,教學生認識商品、計算價格、付款;帶領學生走進醫院、銀行、車站、超市等公共場所,和家長一起幫助孩子們提高與人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讓更多孩子能夠自食其力,劉雪雅組織學校開設穿珠、西點制作、超市理貨等職業課程,幫助特殊兒童提升技能。畢業生中有147人到福利企業就職,22人實現自謀職業。
就業有門路,生存有基礎。通過不斷的探索,劉雪雅帶領全體教師構建起了“技能實訓—產品生產—市場轉化”的閉環育人模式,并成立了“蝸牛手工制品坊”。孩子們制作手工香皂、手工藝品等進行義賣,通過輔助性就業獲得報酬。
這幾天,劉雪雅正忙著手工香皂商標注冊申請工作,商標的名字就叫“襄暖陽”,她希望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里,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溫暖,自立、平等地走向社會、擁抱生活。
從解決孩子日常的窘迫,到規劃他們的生存之路,劉雪雅陪著孩子們勇敢向前。她堅信,每個生命都能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責編:楊 旭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