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節喜團圓
國慶中秋期間,
在沈陽方城的大街小巷
喚醒兒時熟悉的記憶;
在大連中興社區
品嘗百家宴上美味的餃子;
在歸家途中聞一聞稻香
走一走新路
……
這個假期,
當國慶節遇上中秋節,
“家”的溫馨與“國”的繁榮相遇,
體驗感和幸福感都是雙倍的!
在良辰美景里
領略古韻今風
“雙節”假期,月滿華誕,沈陽方城化身為流動的“民俗博物館”。10月5日,來自北京的伏曉旭舉著手機在人群中尋找最佳拍攝角度。在她身邊,一場盛大的傳統民族婚禮正在舉行。伏曉旭和男友笑得甜蜜:“我們下個月也要辦婚禮,想借鑒一些傳統元素。”對于接下來的行程,兩人一拍即合,“去‘盛京宴’!從婚禮到宴席,把這份傳統體驗到底”。

喜慶未散,耳朵眼胡同傳來陣陣喧鬧。這條“窄如耳道”的老巷,百年前便是民間手工藝的“聚集地”。如今,一批現代匠人在此扎根,以“工匠街百工坊”的新貌煥發生機。糖畫攤位前排起長隊,非遺傳承人手腕輕轉,頃刻間便繪出玉兔。剪影攤前,老師傅幾剪刀下去,側臉輪廓躍然紙上。一旁的葉畫手藝人正在樹葉上雕刻作畫,把沈陽故宮與中秋明月定格于方寸之中。
“拉洋片嘞——”伴著悠長的吆喝,拉洋片攤位前圍攏了一群孩子。木箱子里,老沈陽的風情畫面隨地道的沈陽腔講解變換,不時引發驚嘆,讓一旁的大人都忍不住探頭。

國慶遇上中秋,沈陽方城以一系列主題文化活動串聯起歷史與當下。一天數場沉浸式演繹,再現了民族融合與盛京盛景。“還是沈陽”文化匯演通過多種舞臺形式,喚醒城市記憶;“雜貨郎”挑擔穿行,重現兒時煙火。
“這次,我專程帶孩子來感受節日氛圍。”從大連來的任敏一家漫步在方城內,“在這里不僅能聽故事、看演出,還能參與互動,觸摸這座城市的文化脈搏。”來自廣西的游客蔡錚與朋友兩家人興致盎然,他說,自己讀懂了沈陽老匠人“慢工出細活”的執著,讓原本快節奏的生活慢了下來,多了幾分從容與沉淀。
百家宴飄出幸福味
“劉叔,開門,我是社區的小關,和秋萍大姨來看你。”10月4日上午,大連市中山區老虎灘街道中興社區黨委書記關小佼,和合大院黨支部書記、自管自治委員會“帶頭人”王秋萍等一行人,敲響了和合大院290號樓4樓獨居殘疾老人劉慶福的家門。

“我就知道過節你們保準來。”劉慶福打開門,開心地把一行人請進屋。王秋萍說:“過節就得熱熱鬧鬧的。前兩天百家宴的餃子和月餅你吃完沒?中秋我再給你送點。”劉慶福扶著民政部門免費為他安裝的助行扶手,在餐桌旁的椅子上坐下,笑答:“百家宴的餃子,我吃了這么一大盤,明年百家宴,包餃子算我一個。”
節日期間,和合大院的“慶國慶、品中秋、敬重陽,餃子宴里話和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舉行。200多名居民和區、街道、社區、轄區企事業單位的黨員干部、志愿者歡聚一堂,一起包餃子、吃月餅、嘮家常、演節目,在互動中增進鄰里情誼。

“百家宴、一家親,咱大院就是一個大家庭。”關小佼對記者說。中興社區將原有32棟棄管樓劃分為7個樓院,復制“和合”模式,建設成“和合系列”樓院,逐步實現老舊樓院居民自管自治全覆蓋。王秋萍等黨員、志愿者與樓院獨居老人結成幫扶對子,每周上門嘮家常,幫助解決生活難題,逢年過節給老人送餃子、元宵、粽子、月餅等節慶美食,把溫暖送到居民心坎里,不斷提升樓院居民幸福感與歸屬感。
歸途中感受家鄉美
中秋節前夕,23歲的王東雨從北京啟程,回到家鄉阜新市彰武縣大德鎮來虎村。當他聞到熟悉的稻香,一路的疲憊瞬間消散。“聞到這味道就感覺踏實了。”王東雨笑著說。

王東雨的記憶里,回家路總讓人“犯怵”。他回憶:“以前的柏油路被壓壞了,走起來很顛簸。通往莊稼地的泥土路,一下雨,人和車就容易被困住。”而這次回來,他欣喜地發現,不僅主干道煥然一新,連田間的生產路也變成了平整的水泥路。
道路的煥新,只是村里環境蛻變的縮影。“我媽打電話說,現在村里和過去大不一樣了。”王東雨說,“這次親眼所見,遠超預期!”如今,漫步村中,“凈”與“美”成為日常圖景:定期清理的分類垃圾桶整齊排列,曾經的露天垃圾池被綠植取代,連淤積的臭水溝也變得清澈見底。
這些變化,都源于村里推行的治理新機制。來虎村將責任明確到人,形成“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大家在環境改善中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也增強了歸屬感與責任感,從“旁觀者”變為“維護者”,共同守護這個美麗宜居的家。
環境美了,休閑娛樂也有了新去處。翻新的文化廣場成為全村的“客廳”,籃球場、健身器材一應俱全。白天,老人在這里活動筋骨;傍晚,年輕人相約打球,歡聲笑語回蕩在村子上空。王東雨舉起手機,錄下這熱鬧的場景,迫不及待地向遠方的朋友分享自家的家鄉美景。

月圓人團圓。這次返鄉,讓王東雨對團圓有了更深的理解。團圓的味道,不只在飯桌的菜肴香里,也在空氣中的稻香里,在腳下平坦道路帶來的安穩里,更在家鄉日新月異、處處煥發的生機里。
皎月滿人歡暢

這個假期,國慶節遇上中秋節,難得的“雙節”同慶,讓人們更深地體味到“家”與“國”的緊密相連。我省各地適時推出精彩紛呈的活動,讓群眾的體驗感更加豐富。大家出游賞景、放松休閑。全省各地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氛圍。

記者:姜雪 智曼卿 張銘哲
責編:楊 旭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