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睡”資源 增收之路更寬廣

朝陽市建平縣榆樹林子鎮下窯溝村黨總支書記李國林(右)查看番茄長勢。
本報記者 曲宏 文并攝
9月末,朝陽市雙塔區長寶營子鄉嘎岔村的一個山溝里,一半是陽光一半是陰涼。山坡上,雞心果掛滿了枝頭。幾十個裝滿雞心果的塑料筐整整齊齊地擺滿溝底的空地,兩名村民擔心雞心果被陽光曬著,扯一張藍布蓋在上面。這豐收的景象,是朝陽市產業聯合黨委統籌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朝陽市結合開展“黨群共同致富”活動,共組建產業聯合黨委64個,輻射帶動300個村和211個合作社以及農事企業聯建發展、規模經營,增強鄉村產業的發展活力。
產業聯合黨委在鄉村振興中壯大了哪些產業?發掘了哪些“沉睡”的資源?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解產業零散之困
“這里原是一片荒山溝,張書記填平后栽上雞心果,我看人家小塊地種的是大果,我們這么大塊地卻種的是小果,對張書記老大不愿意了!”村民梁洪章爽快地說。他說的“張書記”指的是嘎岔村黨總支書記張聞。
其實,張聞可不是拍腦門的決策,他是經過土質化驗,又請農學教授看了化驗數據和村里晝夜溫差,才決定種的。梁洪章家種了40畝,當年一斤雞心果售價20元,他才知道錯怪了張書記。
過去,朝陽市部分鄉村產業面臨發展思路模糊、布局零散等問題,嘎岔村與相鄰的平房村、駱駝山子村都各自為營。為打破這種局面,雙塔東部林果產業聯合黨委成立了。產業聯合黨委對接農業科技特派團,累計邀請80余人次專家下鄉,開展600人次技術培訓,傳授品種改良、綠色防控等技術。組織“田間課堂”,講解“土辦法”,讓果農易懂易學。
“我原來不知道啥叫拉枝。張書記領我們果農坐大客去沈陽免費聽課、參觀。農學教授還帶學生來村里現場拉枝,扭梢。我才知道,五六個花骨朵只能留一個,才能產出優質果,賣出好價錢。”梁洪章說。
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臥虎溝鄉,山棗產業也曾是“藏在深山人未識”。
這些山棗都是野生的,以前村民沒意識到山棗價值,有的村民還把山棗樹刨了。2023年山棗最低一斤能賣到16元,最高時23元,村民才認識到,山棗這么值錢!去年,榜石溝村、下井村、四家子村、臥虎溝村組建了山棗產業聯合黨委,覆蓋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1172戶。
產業聯合黨委成立后,與相關科研院校和專業機構建立長期技術合作。同時,利用山坡地、開荒地、廢棄地,臥虎溝鄉四家子村和臥虎溝村各建了50畝山棗園,嫁接北票金絲蜜棗樹3000棵,同時定期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為棗農培訓授課,內容涵蓋山棗品種選擇、病蟲害防治、修剪、嫁接等關鍵技術。
“今年榜石溝村山棗平均收購價降到了3.7元/斤,但村集體增收了2萬元,村民總增收為350萬元左右。”臥虎溝鄉黨委書記張學勇說。
拓增收多元路徑
喀左縣水泉鎮南亮子村依山傍水、風景優美,但以前遇到下雨天,出村都困難。好資源一直“沉睡”著。
旅游產業聯合黨委的成立,讓南亮子村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水泉村一直發展旅游產業,潤澤花海景區效益很好,和南亮子村距離也只有4公里。如今,這兩個村都是鄉村旅游產業聯合黨委成員單位,兩個景區用一張通票,票款一家一半。兩個景區實現互補,水泉村的潤澤花海景區無住宿地方,南亮子村依灣農家則有蒙古包、別墅等客房33間。70歲的保潔員張成蓮說:“我一個月收入2000多元。”不但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聯合發展讓水泉村、南亮子村去年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80萬元。
產業聯合黨委不但能牽線搭橋,推動各村優勢互補,還能讓增收路徑更寬廣。
建平縣榆樹林子鎮下窯溝村的大棚番茄正進入采收期。
下窯溝村和中官村、樹底下村、孤山子村、大拉罕溝村5個村于2023年聯建了榆樹林子鎮設施農業產業聯合黨委,統一采購種苗,統一時間種植,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銷售,下窯溝村還建了建平縣樂園蔬菜育苗和研發基地,現代化智能育苗棚14棟,研發了番茄、無絲豆角等20多個品種。
“村里的黨員棚戶帶頭試種新品種,村民搶著扣大棚,一年扣兩個大棚能掙20萬元。”下窯溝村黨總支書記李國林說。
榆樹林子鎮黨委向上爭取到侯營子、前營子、西街、炮手營子4個村的扶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400萬元,以‘飛地’形式落地到下窯溝村,以后每年將為這4個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針對以往大量番茄秧亂堆積的現象,榆樹林子鎮黨委書記王洋說:“鎮里計劃在下窯溝村投資520萬元,建番茄秧回收利用環保項目,預計年產有機肥1.8萬噸。鎮里還計劃建一個綜合性交易市場、成立設施農業產業小區管理委員會。”
依托“下窯溝番茄”等品牌,榆樹林子鎮蔬菜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十余個大中城市,年銷售額達1.6億元。每到秋天,南方不少收購商就來到榆樹林子鎮。
謀差異發展之路
產業差異發展,實現“長效”增收是產業聯合黨委的發力點。為更好地利用本地資源,雙塔東部林果產業聯合黨委讓本鄉林果產業不再低質同質化,嘎岔村栽雞心果樹,平房村栽蘋果樹,駱駝山子村栽南果梨。“我們平房村又拿出100畝地做示范園,栽植黃金維納斯蘋果做試驗。試驗成功了,再大范圍推廣。”平房村黨總支書記蔡建紅說,“一斤黃金維納斯蘋果現在售價13元。”
“我們村土質好,南果梨特別甜,不愁賣,現在就賣了一大半。”駱駝山子村黨總支書記姜偉看著豐收的南果梨很開心,今年果的品質好,沒有果銹,價格不錯。以前,村民呂德印家的南果梨每斤1元都賣不上,今年客商一斤給1.7元他還不賣呢。因為果農反季銷售的水果價格更高。
駱駝山子村冷庫面積2000平方米,嘎岔村冷庫120平方米,年可存儲果品共300萬斤,平房村也可以利用這兩個冷庫。南果梨存到第二年,一斤南果梨就能賣5元。
在“雜糧之鄉”建平縣朱碌科鎮,雜糧產業聯合黨委則通過“延鏈增值”提升了產業效益。在懷志米業的流水線上,只見機械手臂輕輕一碰,一個裝滿雜糧的包裝瓶被推出輸送軌。老爺廟村黨支部書記李懷志笑著說:“這是裝的不夠分量,機械臂會自動挑選。”
這家雜糧加工廠集糧食種植、收購、倉儲、精深加工、銷售、產品配送于一體。這一現代化生產模式的背后,是聯合黨委的持續推動:雜糧產業聯合黨委聯合相關部門推廣新品種試驗種植,打造百畝試驗田、千畝種植基地。引進現代化生產線并同步開發多款有機小米等高附加值產品。
從林果種植到鄉村旅游,從雜糧加工到設施農業,朝陽市64個產業聯合黨委有效推進不同區域、領域、行業的黨組織有機聯結,推動產業、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要素有機融合,提升了產品質量,提高了經營效益,推動聯建村集體收入增加1625.5萬元,村民增收超億元,為強村富民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責編:欒溪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