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就是咱的家!”

丹東鳳城市鳳山街道鐵北社區兼職網格員杜寶富(右)介紹把涼亭封閉起來的好處。
本報記者 曲宏 文并攝
臨近假日,丹東鳳城市鳳山街道鐵北社區書記盧尚丹忙得腳不沾地安全檢查、環境整治……67歲的居民杜寶富也在小區巡邏,仔細查看路面有無異常情況,他是負責社區90多戶居民的兼職網格員。
去年夏天,連降暴雨,杜寶富看到小區內路面塌了四五十厘米寬的坑,想到鄰居走路要多加上一份小心,他心里不好受,便推著獨輪車,運來三車沙子,又自掏腰包,買了石灰,自己把塌陷的路面修好了。他發現小區內涼亭冬天冷,就把自家玻璃拿來,把涼亭封閉起來,小區居民坐在涼亭里聊天、曬太陽,再不受寒風侵襲了。有人談起這些事,杜寶富說:“咱網格員就得講奉獻,社區不就是咱的家嘛!”
與鐵北社區相比,鳳山街道的鐵南社區地處城鄉接合部,社區以平房和老舊樓房為主,流動人口多,民生訴求多。
社區有一座簡易石頭橋,下雨時,大水一沖,這個簡易石頭橋就沖沒了。學生上學要過這座橋,晚上居民到廣場遛彎兒也要過這座橋。如果不從橋上走,那得繞很大一個彎。每年9月之前,水退了,社區網格員于清就領著居民裝沙袋子,撿石頭,把這座簡易橋修起來,五六年了,每到汛期,于清經常會帶領居民去維修。于清已經60歲了,是社區老住戶,在居民中享有較高的威信,她一聲招呼,這棟樓上的50多戶居民都熱心參與到社區橋路的維修中。
在這個社區,還有許多熱心的網格員。網格員崔景紅有一個鄰居,叫楊成平,操著一口外地口音。他來社區不少年了,沒任何身份信息。沒有身份證,在銀行開不了戶,存款就放在了崔景紅家。楊成平自己說,20多年前,他入贅甘肅隴南農村,妻子生氣離家出走,他一氣之下,也往北走,來到鳳城鐵南社區。崔景紅一心想幫他找到家,社區黨委書記于雪琳跟隴南這個村聯系,村委會證實有這個人。但當地戶籍地曾發大水,他的戶籍信息都沒了。鑒于他當過兵,便到退役軍人事務服務中心找,還好找到了他的入伍檔案。“這期間,我們社區一直跟隴南當地派出所對接,鳳城民政局開車把楊成平送到隴南的村里。當地派出所寫了證明,社區幫他辦理退役軍人優待證、社保等手續,他每月還能得1000元的各類補助,政府還給他蓋了一間房子。”想起這件事的曲折,于雪琳仍很感慨。
老城社區跟鐵南社區一樣,社區網格員遇到的多是居民的瑣事糾紛。
“處理那場鄰里糾紛,可真不容易??!”社區黨委書記孫鈞凡收到居民反映,樓下居民說樓上居民的高跟鞋的“嗒嗒”聲影響其生活,認為樓上居民是故意針對自己,就一個勁兒地報警。后來,孫鈞凡和網格員做了個試驗,選在大家吃飯時,他們站在樓下屋子里仔細聽,聽見拉桌子的聲音,就樓上樓下地跑,當面錄視頻,發現根本不是樓上一層的問題,可能是樓內某家拉了桌子,房子不隔音。孫鈞凡和網格員分別跟兩家人談話,既然不是故意的,樓下居民心里就平和了,達成諒解,雙方握手言和。
這一件件小事的解決,正是鳳城市強化基層治理的縮影。
群眾利益無小事。鳳城市強化黨建引領,圍繞構建精細、快捷、全方位的社區服務體系,以加強網格員隊伍建設為突破口,強化“智慧引領、社會參與、一員多能”,有效激活社區服務要素,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鳳城市共有1200人的專職和兼職網格員隊伍,他們發現各類問題33892件,處置完成33694件,群眾滿意率99%。”鳳城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責編:欒溪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