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服務師:不只是伺候人這么簡單

養老服務師被列入職業目錄,這讓王凱(右)覺得自己的未來更有希望。
本報記者 姜雪 文并攝
“快看,誰回來了!”深秋的沈陽,康養服務中心的走廊里熱鬧起來。00后小伙兒王凱剛進門,就被老人們親熱地圍住。他獻寶似地捧出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優勝獎獎牌,聲音里滿是年輕人的朝氣:“還有個好消息,我的工作有了新方向,‘養老服務師’。”
這個嶄新稱謂,源自人社部最新職業目錄,標志著養老服務從“勞務型”正式邁向“專業型”,轉變的背后是中國銀發經濟的現實需求。以沈陽為例,全市老年人口已突破230萬,老齡化率達31%,巨大的養老服務需求催生了專業人才的成長空間。
在王凱看來,這份工作不只是技術活兒,更是心與心之間的細膩溝通。他曾照顧一名擔任過法官的老人,疾病讓他失去語言能力,也將自己的心門緊鎖。面對遞到嘴邊的飯菜,老人總是倔強地扭過頭。然而,王凱沒有氣餒,他選擇日復一日地陪老人聊天、讀報。“我要像家人一樣,用愛心去服務。”王凱這樣告訴自己。近60個日夜的陪伴終見成效。一天,老人露出久違的笑容,用微弱卻清晰的聲音說出“謝謝”。“那一刻,所有付出都值得了。”王凱說。如今,他和團隊為每位新入住老人建立專屬檔案,從握力、步態到生活喜好、小心愿都一一記錄,量身定制照護方案。
沈陽市康養服務中心院長于淼表示,“養老服務師”五個字的背后是行業的蝶變:“得懂老年人生理心理、康復護理、急救技能,還得會個案管理、質量評估。這個新身份,給的是價值認可和更高的職業要求。”
職業認可帶來了更強的使命感。王凱所在的康養服務中心,90后占比超兩成,大專以上學歷占三成。“以前同學提起我的工作,總帶著‘伺候人’的偏見,現在卻常來咨詢如何入行。”
養老服務師的職業道路也將越走越寬。他們不僅可以在養老機構服務,還能走進社區、參與適老化產品研發、為養老政策提供專業咨詢。隨著職業技能等級體系的完善,養老服務師也將享有更加優厚的薪酬,職業前景令人期待。
責編:張曉楠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