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岫巖縣駐村第一書記“抱團”直播助農 問題一個個解決,越干越有勁頭

遼寧省岫巖縣龍潭鎮駐村干部利用電商直播平臺銷售紅薯。
本報記者 胡婧怡攝
用手搓凈紅薯上的泥土,對著鏡頭講述賣點、特色,在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龍潭鎮大房村村委會院里,張堡村第一書記劉生根和梨酒村第一書記劉暢支起手機,開始了一場助農直播。
身后,大房村第一書記張廣峰帶著村干部們忙著打包裝箱。“賣貨、發貨、客服、售后都需要人,第一書記聯盟的作用也體現出來。”張廣峰說。2024年,岫巖縣利用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建設契機,開展駐村干部助農致富活動,讓駐村干部進直播間,幫農產品銷售搭上網絡快車。
“該播啥、怎么播,一開始說搞直播,大家心里直打鼓。”劉暢回憶,由于各村農產品品種分散、規模有限,各自撐不起一個直播間,大家很快就打造第一書記聯盟、共建一個“龍潭鎮駐村工作隊”直播賬號達成一致。
梨酒村的蘋果、鹿圈村的烏雞蛋、張堡村的紅薯……駐村干部們梳理出一份龍潭鎮農副產品清單。去年11月,梨酒村的蘋果成熟了,“龍潭鎮駐村工作隊”直播間首次開播,請來直播達人做主播,11名駐村干部輪番上陣做助播,1個小時就銷售700多單,銷售額2萬余元。
村民們嘗到了甜頭,駐村干部們卻犯起了愁:湊了2個月的農產品,一場直播就賣空了,接下來怎么辦?打包發貨的間隙,大家又討論起來:“要想直播助農可持續,還是需要產業支撐。”針對龍潭鎮農產品標準化不足、規模不夠、商品化難度高等問題,駐村干部們轉變思路,從幫著農民賣,變為引導農民種。
2024年底,張廣峰帶隊前往遼寧錦州、大連對紅薯種苗、種植技術、市場前景等進行調研,又邀請專家來岫巖縣考察土壤氣候條件。經過仔細論證后,大家決定引進紅瑤、哈密、瑪莎莉、煙薯4種具有高附加值的紅薯。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干部們共同籌集10多萬元啟動資金,在張堡村流轉了33畝土地,買種苗、投設備,今年正式開始示范種植。
經過一場場直播,“龍潭鎮駐村工作隊”直播間逐漸走上正軌:從產品確定到包裝發貨再到客服售后各環節分工明確,自主設計的包裝盒印上了“龍潭鎮”字樣,直播場景從室內直播間轉換到豐收的示范田、忙碌的包裝現場……截至目前,直播間共開展直播40余場,線上線下聯動,共成交各類農產品5000余單,銷售總額超18萬元。
“大家齊心協力,問題一個個解決,越干越有勁頭。”劉生根說。龍潭鎮與岫巖縣電商創業中心簽約,接下來還要對全鎮駐村干部、村黨組織書記及種養大戶進行系統培訓,把助農直播持續做下去。
責編:王永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