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大黑花生產量“漲”勢喜人
本報記者 金曉玲
這幾天,沈陽市遼中區大黑崗子鎮的廣袤田野里,成片成片的花生正在繁忙裝車外銷,它們有個名字叫“大黑花生”。
種植戶袁文良穿梭于田間,忙得滿頭是汗。飽滿的果實從泥土中拔出,裹挾著一股清新的氣息,忙碌的農戶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今年全鎮的花生總產量有1.18萬噸,和去年相比增長了25%。咱這腰包更鼓了!”袁文良說。
花生雖然是常見的農產品,但作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大黑崗子鎮的花生憑借“規模+品質+品牌”的多重優勢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獨特的沙質土壤,讓這里產出的花生顆粒飽滿、口感醇厚,深受市場認可。自2009年大面積推廣種植花生以來,大黑崗子鎮先是以規模筑牢產業基礎,不僅積累了選種、田間管理等成熟經驗,還逐步實現了從種植到采收的全程機械化。目前,全鎮花生種植面積接近3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40%,采收機械化率達100%。
穩定的產量與優良的品質,直接轉化為村民手中實實在在的收益。“我家種了20多畝花生,今年長勢特別好,畝產能有800多斤,一畝地能賣2000多元,純收入得有1000元左右。”袁文良笑著算起收益賬。
可觀的收益背后,暢通無憂的銷售渠道起到了重要作用。花生采收后拉回家曬三四天,待水分降至12%至13%的時候,各地的收購商就會主動上門。“彰武的、黑山的、阜新的,一到賣花生的時節,咱這路上全是收花生的車,特別熱鬧,家家戶戶的花生根本不愁賣。”袁文良說。鎮里的花生種植戶越來越多,今年達到1095戶,大家見證著“大黑花生”品牌的成長。
如今,花生已成為大黑崗子鎮一張亮眼的產業名片。從畝產800斤的豐收圖景,到“不愁賣”的銷售場景;從機械化作業的高效便捷,到“大黑花生”品牌的持續叫響,這顆小花生不僅讓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更激活了鄉村產業活力,為當地鋪就了一條看得見、摸得著的增收致富路與鄉村振興路。
責編:齊志揚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