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造出微生物智能檢測機器人
大連造出微生物智能檢測機器人——
效率提升兩三倍 且過程穩定數據精準
本報記者 呂麗
在食品安全與環境監測領域,微生物檢測需要檢驗員穿戴防護服、在實驗室里手工操作,存在效率低、易污染、數據可信度不足等問題。今后,這樣的檢測方式將成為歷史。10月13日,大連檢驗檢測認證集團創新研發的“仿人臂微生物智能檢測機器人”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上亮相并宣布正式投用。
抓取試管、吸取溶液、打開試劑盒蓋、精準滴注、搖勻試劑……機械臂如人手臂一般靈活自如,整套動作流暢得像有多年經驗的檢驗員。20分鐘后,顯示屏上,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等數據一一呈現。
“機器人在全封閉無菌艙內自主作業,全程無須人工干預,不僅能做到精準質控,還可避免人工操作引發的交叉污染與數據誤差,為食品安全與環境監測筑牢‘可信防線’。”大連檢驗檢測認證集團質檢院公司總經理助理任國杰告訴記者,這款機器人支持24小時運行,能節約人力成本30%至60%,顯著提升應對突發及大批量檢測任務的能力。
“仿人臂微生物智能檢測機器人”面市后,主要應用于日常食品微生物檢測領域,能有效解決檢驗檢測行業的痛點問題。
這款機器人擁有兩項專利,在檢測效率與響應速度上的表現尤為突出。機器人打破了人工檢測局限,可同步分析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等微生物關鍵指標,單個樣品處理時間縮短至20分鐘,整體效率較人工提升2至3倍。
此外,機器人克服了人工操作中因疲勞帶來的波動,最大限度地保持檢測過程的穩定性和結果的精準度。機器人實時采集數據,數據不可篡改而且全程可追溯,大大增強了檢測過程的透明度和結果的可信度。系統每小時可完成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第二法)檢測各17個,并高效覆蓋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門氏菌等致病菌檢測,突破了傳統人工檢測連續性的瓶頸。
記者了解到,大連檢驗檢測認證集團近年來持續推進智能化轉型,建設智能調度管理與全流程信息化平臺,實現“人、機、數據”互聯,為機器人研發提供了技術底座。“仿人臂微生物智能檢測機器人”的研發還在持續推進中,為深度服務地方產業,將針對大連海洋產業特色重點攻關水產養殖微生物檢測適配升級。
目前,這款機器人的第二代產品開發已經開展,將融入更多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相關技術,讓整個檢測過程更智能、透明和標準化。
責編:齊志揚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