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現烤面包未售出,只能丟棄嗎
本報記者 趙丹 許蔚冰
晚9時,沈陽某商場即將打烊,負一層的網紅面包店里,店員正將一批外觀完好、香氣猶存的面包裝入黑色垃圾袋。這些標價從18元到68元不等的烘焙品,1小時前還貼著“當日現烤”的標簽,此刻卻要被倒入廚余垃圾桶。這樣的場景,在不少烘焙店每天都在上演。
“這是公司規定,為保證品質,當日未售完的產品必須清理。”店員語氣平靜地解釋,現烤面包沒有防腐劑,隔夜后口味會變差。
沒有人想買不新鮮的面包,即使買來當第二天早餐,也要買現烤的。
“不扔又能怎么辦呢?”一位消費者坦言,從食品安全角度來說,肯定支持商家扔掉當日未售面包,不然第二天就買到前日出爐的面包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條規定,食品經營者應當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定期檢查庫存食品,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營養與健康專業副教授史琳告訴記者,上述規定同樣適用于烘焙類產品。但烘焙類產品的保質期存在特殊性,一般是通過“穩定性試驗”來確定的。產品上市后,廠家還會根據貨架實際抽樣的結果以及顧客投訴等信息來驗證保質期的有效性。
本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餐飲科科長宗曉飛表示,在面包生產環節,面包如果是以工廠化方式生產出來的,企業需要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產品標識有明確要求,其中有面包保質期的明確規定;面包如果是現場制作并銷售,需要辦理的是餐飲許可證,實施的是即食即賣方式。烘焙面包多數屬于現場制作并銷售,對于商家“銷毀當日沒賣掉的剩余面包”的做法,消費者如果存在異議,可以進行投訴,相關部門會對烘焙面包菌群是否超標進行檢查。
記者走訪遼寧多家烘焙門店發現,多數所謂網紅店每日損耗嚴重,部分門店單日丟棄面包甚至能裝滿2個大號垃圾袋。為了營造貨架滿溢的視覺吸引力,一些店家會刻意多備貨,而高損耗早已計入定價。
“這種大量食品浪費行為,不僅違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還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記者說。
在反食品浪費法實施已逾3年的背景下,越來越多商家開始探索關于未售面包的更優解。
在丹東,一家手作面包店采取提前一天線上預訂模式,根據訂單量烤制。店主告訴記者,消費者提前選款,我們按需制作,額外會多一些余量銷售給當天來店顧客,極大減少了剩余的可能性。
“盲盒”或“福袋”也是不少門店的選擇。多家烘焙店會將當日未售面包組合成“盲盒”,在線上平臺以低于原價的價格銷售。還有部分烘焙店在自己的社群內發布當日“福袋”,給老顧客實惠。
朱丹蓬認為,企業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通過“臨期盲盒”等方式踐行節約,既能減少浪費,又能有效引流,對提升品牌口碑、積累粉絲都有幫助。
未售面包的歸宿,不應只有垃圾桶。這不僅需要商家轉變經營思路,也需要消費者理解與支持。如此,烘焙行業才能走出“一邊越來越貴,一邊大量浪費”的怪圈,實現更可持續的發展。
責編:齊志揚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