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島老鐵山保護區猛禽監測量創新紀錄
突破10萬只大關時間較去年提前10天
蛇島老鐵山保護區猛禽監測量創新紀錄
本報訊 記者劉璐報道 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猛禽遷徙監測迎來歷史性時刻,10月15日下午3時,隨著一群烏雕飛掠而過,2025年度遷徙季保護區監測到的猛禽總數突破10萬只!這是繼2024年首次達成“十萬猛”監測量后,老鐵山保護區連續第二年實現單季監測超10萬只,且達成時間較去年提前了10天,再次刷新中國大陸猛禽監測的歷史紀錄,進一步鞏固了其“中國大陸第一觀猛勝地”的地位。
讓人欣喜的是,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截至10月16日,保護區累計監測猛禽數已達到102362只。
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王小平介紹,今年的猛禽監測工作數據搶眼,驚喜不斷。監測首周便迎來東北地區首次記錄的鵑頭蜂鷹以及暌違十年的鷹雕。同時,猛禽種類更加豐富,截至10月15日,保護區已記錄到鳳頭蜂鷹、日本松雀鷹、雀鷹、蒼鷹、赤腹鷹等20余種遷徙猛禽。10月2日,保護區迎來本年度首個“萬猛日”,當日共記錄猛禽12077只,創下本年度秋季單日監測最高紀錄。
數據背后是監測體系的優化和保護力度的加大。在監測方法方面,保護區根據風向和猛禽遷徙方向靈活布設觀測點位,多組志愿者協同監測。在隊伍建設方面,7名經驗豐富的核心監測員帶領超200人次的志愿者共同參與,保證數據準確專業性的同時,也豐富了觀測的影像資料庫。同時,保護區充分利用科技賦能,運用紅外熱成像相機,降低監測誤差。
透過數據分析,今年猛禽遷徙呈現三大特點。前期遷徙延后。以赤腹鷹、鳳頭蜂鷹大群為代表,前期遷徙高峰較2023年、2024年推遲約一周,與今年氣溫相對較高有一定關系??偭匡@著增長。觀測總數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5%,與猛禽繁殖地至南遷沿線整體保護狀況改善,保護區監測手段更科學、統計更完善,部分物種種群數量爆發性增長等因素均有關聯。種類間波動明顯。比如赤腹鷹數量下降,由去年的1.7萬多只降至約1.1萬只。這些波動可能與不同猛禽種類固有的“大小年”種群周期有關。
“按當前過境情況,本季極可能在10月底就能突破去年11萬多只的紀錄,創監測新高。”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田華表示,老鐵山連續刷新猛禽監測紀錄,不僅是數字的突破,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體現。
責編:盛 楠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