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為國家做點事兒”是最大的快樂
講述人:徐勤 東軟醫療磁共振研發負責人 本報記者 金曉玲 整理
開欄的話
“十四五”規劃臨近收官。回眸過去5年,每一個小小的“我”都是這個大時代的生動注腳,每一次努力、每一個改變、每一份期待,共同匯聚成遼沈大地的奮斗畫卷。
今起,本報開設“我和我的‘十四五’”專欄,探訪遼沈大地經濟社會發展一線,以微觀視角描繪這片土地上生產生活的可喜變化,講述全省各地群眾逐夢放歌的故事。記錄奮斗的姿態,感受民心的溫度,書寫對幸福的向往,是為了更好地堅定前行。
創新研發是不斷探索未知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每當一個難關攻克了,會感覺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都是快樂的。能為國家做點事兒,是我最大的快樂。
我叫徐勤,從事磁共振成像領域的科研和產品開發工作已經有20多年了,現在是東軟醫療磁共振研發負責人。
在國外完成博士后研究后,我先是進入外企工作。外企固然能提供大的發展平臺,但個人的創新想法很難實施。而長期以來,最前沿、最核心的磁共振技術一直被國外品牌掌握,進口設備價格貴、維修難是困擾很多國內醫療機構的現實問題。
醫療裝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產業,與百姓的生命安全緊密相連。磁共振被稱作“尖端醫療設備皇冠上的明珠”,它就像擁有“超能力”的相機,能夠拍下人體內部的清晰照片,對于多種重大疾病的診斷都有重要作用。
自主才能可控,自主才有普惠。“為國家做點事兒”的想法,在我的心里越來越強烈。2016年,我離開外企,加入東軟醫療,和團隊一道開啟了圓夢征途。我們盯住磁共振的核心部件死磕發力,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如果把磁共振比作相機,其物理性質決定了它的快門天然地就比較慢,根據檢查部位的復雜程度和覆蓋范圍的不同,檢查用時動輒十幾分鐘、幾十分鐘甚至要更久。這也是為什么檢查時醫生總會囑咐患者“要保持不動”的原因所在。
針對這些痛點,我們團隊用了7年時間,成功研發了國內首創的光纖譜儀和雙能梯度。譜儀相當于磁共振的“大腦”,梯度是“發動機”,光纖譜儀和雙能梯度能讓磁共振更加聰慧智能、擁有更強健的體魄。
“十四五”以來,我們每年都推出一款甚至幾款創新的磁共振產品。在我看來,科技創新并不高冷,所有的努力最終要落到“人”的身上。
2023年年底,搭載了更強“大腦”和“發動機”、核心部件完全自主研發的3T磁共振拿到上市許可,去年實現量產,現在已在全國諸多三甲醫院“上崗”服務。對于患者來說,它的誕生不僅意味著檢查用時更短、費用更低,更深層次的變革在于,抑郁癥、焦慮癥等精神、神經系統的疾病能夠得到更早、更精準的診斷,可以搶出時間給予有效干預。
今年10月,我們發布了全域分子研究型磁共振,它能更精準地發現腫瘤的早期病變;計劃在11月,多核磁共振首發面世,腫瘤、阿爾茨海默癥等和代謝相關疾病的微觀變化將無處遁形。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家中長輩因為患上阿爾茨海默癥而幾次走丟,全家出動滿城尋找的場景以及那種擔心和揪心,我至今都難以忘記。現在所做的工作讓我有了一絲欣慰,很多即將邁入老年的群體,可以受益于咱們的科技發展。
回望這5年,我和團隊小伙伴們一直感受著“做了點事兒”的小快樂,更加溫暖,也更有力量。包括磁共振在內,包括東軟醫療在內,我們國家的醫療裝備產業飛速發展,百姓的獲得感成色更足了。
記者感言
“種子”的力量
科技創新,絕非易事。談及為何近年來能夠突破不斷、新品迭出,徐勤說:“我們一關一關攻、一題一題破,不動搖、不放棄,就像很早就把種子埋下去,然后不斷用心培育,種子終會破土、萌芽、成長、壯大。”
如果說,技術研發儲備是種子,那么,徐勤和他的團隊以及廣大科技工作者群體又何嘗不是。
創新之道,惟在得人。國家對創新一以貫之的重視支持,讓這些種子有了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陽光、豐沛的雨露,久久耕耘,才漸成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苗木蔥郁的生態之景,才有了最大變量向最大增量的轉變轉化。深深扎根,專注成長,每一顆種子都蘊藏著獨有的奇跡,都會迸發出驚人的力量。(金曉玲)
責編:李瑩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