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鐵路·沈白高鐵”走進撫順 解碼工業重鎮的底蘊與智變
10月21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指導,遼寧省委網信辦、吉林省委網信辦聯合主辦的“最美鐵路·沈白高鐵”網上重大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遼寧省撫順市舉行。活動第二站深度探訪這座兼具歷史厚度與發展活力的城市,借沈白高鐵的“加速度”,展現撫順在工業轉型、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護中的新面貌。

作為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撫順地處長白山余脈,總面積11271.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4.8萬,擁有多重鮮明標識:它是清王朝發祥地,努爾哈赤曾在此起兵稱汗;是“共和國工業母機”,新中國第一噸鋁、第一噸鎂、第一噸硅誕生于此,“煤都”之名承載著工業輝煌;是雷鋒精神發祥地與全國學雷鋒活動策源地,精神力量代代相傳;同時森林覆蓋率高,大伙房水庫作為重要水源地守護著生態底色。如今,沈白高鐵的便捷通行,更讓這座城市與外界的時空距離大幅縮短,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坐落在渾河南岸、西露天礦坑旁的撫順煤礦博物館,是座裝滿“煤都”故事的“時光寶盒”——3萬平方米園區里,51米瞭望塔能俯瞰亞洲第一大露天礦坑,露天廣場上“鋼鐵巨獸”展著工業硬核;6000多平方米展館內,一層實景模擬挖礦場景,二層老工具訴說著1901年起的歲月,三層記錄著礦業成長與勞模風采,含蟲琥珀、煤精雕刻更惹人驚嘆。

撫順煤礦博物館所屬的露天礦設備陳列廣場,17臺“鋼鐵巨獸”按采礦工序整齊排列,蒸汽機車、大型挖掘機等設備既是工業遺產標本,其中2臺更入選國家工業遺產。從早年依賴德國電機車、蘇聯108噸礦車支撐礦山實現年產1830萬噸煤(占全國近1/4)的巔峰,到如今三一挖掘機、國產電力機車實現“進口替代”且技術比肩外資品牌,這些設備靜靜訴說著中國裝備從“買設備”到“造設備”的跨越,成為老工業基地轉型的生動注腳。


遼寧鴻邦裝備技術有限公司的車間里藏著撫順新興產業的“沖勁”:2018年成立的這家環保企業,憑借PTFE纖維到濾袋的全產業鏈,將生產線智能化控制率提至90%以上,1億元投資換來2000萬平方米針刺氈濾布年產能,德國智能設備精準運轉,纖維在自動化流程中轉化為高品質濾袋。總經理張鴻帥既自豪“咱撫順有文化、有好工人,盼東北學子回來干”,也期待借沈白高鐵前往吉林白山互通資源、擴大生意,他眼中滿是家鄉熱忱:“高鐵不只是‘生意橋’,更是撫順‘宣傳橋’,能讓外地朋友坐高鐵來,既看車間‘智造’實力,也感受雷鋒精神、逛露天礦。就像我們的濾袋過濾雜質那樣,讓大家看見撫順既有工業厚重,更有新興活力。”

在撫順新鋼鐵智造中心,曾經“爐火朝天”的鋼廠,如今靠一個“數字大腦”就能管到底——自2021年投運至今,超3萬項實時數據取代了堆積如山的紙質報表,煉鋼、軋鋼、物流全流程在屏幕上一目了然,能耗降低了,天也更藍了。

百余名網絡名人的探訪,更是把撫順的“新老故事”講得格外生動。網絡名人@小滿 實地感受“產業升級后的藍天白云”,他表示:“這是我第二次來撫順,沈白高鐵讓我對這里有了新認識——上次沈陽坐大巴要1個多小時,這次高鐵僅用19分鐘。它不僅拉近了沈撫距離,更補全了遼寧高鐵網‘最后一塊拼圖’,會為撫順帶來更多發展機遇。撫順作為‘煤都’貢獻巨大,雷鋒精神也從這里影響全國。后續我會用媒體傳播力為撫順發聲,讓更多人了解、愛上這座有貢獻、有精神、有溫度的城市。”
此次隨活動乘沈白高鐵而來的@鋼小俠,直言“感受到撫順十年夢圓的喜悅”。他被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打動:“這里有工業奇跡的輝煌,有雷鋒精神的溫暖,有近七成森林覆蓋率的生態之美,還有街頭麻辣拌的煙火氣。”他表示會用鏡頭將撫順的堅韌與活力傳遞給更多人。
從工業遺產的厚重到數字智造的輕盈,從文化底蘊的沉淀到高鐵賦能的未來,此次“最美鐵路·沈白高鐵”活動,讓撫順的“過去”與“現在”交相輝映,更展現出這座工業重鎮在全面振興道路上的堅定步伐。
北國網記者 欒溪 張曉楠
攝影:張曉楠
責編:曹思洋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