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村辦公司 合力干大事

大連市金普新區向應街道村民王金葉和王連君正在給鐵皮柿子吊蔓,以保證鐵皮柿子的秧蔓向上生長爬升。
本報記者 曲宏 文并攝
10月中旬,走進大連市金普新區向應街道“村集體經濟發展示范園”,18座棚頂6米多高的大棚里異常開闊,大棚里的鐵皮柿子郁郁蔥蔥,開著黃色的小花。村民王金葉和王連君坐在能滾動的兩輪小凳子上給鐵皮柿子吊蔓,吊蔓的白線密密麻麻地布滿了整個大棚。
這18座大棚是由向應街道的8個村黨組織領辦創辦的合作社入股公司經營的。“過去8個村各唱各調、各自為戰,如今攥指成拳合成一臺戲。”向應街道黨建辦主任李鴻偉的話,點出了這場鄉村變革的關鍵。
近年來,金普新區針對部分鄉村產業規模小、帶動能力弱、資金分散等痛點,以“黨群共同致富”活動為抓手,推動村集體打破行政壁壘,通過合作社入股成立公司,將“單打獨斗”變為“抱團發展”。目前,向應街道、炮臺街道、石河街道已形成村辦公司模式,其中既有多村入股的“共富公司”,也有聚焦專業服務的供銷公司,還有轉型運營的旅游公司。
這些公司的運營情況究竟如何?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8個村一起建18座大棚:村集體嘗甜頭
“如果這8個村各建各的大棚,是不是每個村都得有個看護房,每個村都得打口水井,那成本可就高了!現在這18座大棚集中在一起,只修一條路、打一口井、建一個看護房就可以了,集中起來才能干大事兒啊!”10月17日, 李鴻偉深有感慨地說。
這一改變始于2023年3月的機制創新。向應街道以全國紅色美麗村莊關家村為中心村,聯合土門子村、城東村等7個聯建村,跨村聯建成立街道產業聯合黨委。街道產業聯合黨委牽頭統籌協調各聯建村成立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推動街道8個村級合作社采取資金入股方式,共同成立大連眾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采取“上級投入+各村入股”形式籌集資金800余萬元,建成18座集中大棚,打造村集體經濟發展示范園。
城東村“兩委”委員邵本武正在大棚里忙活著。作為技術員,他無償負責大棚的技術指導。“集中出資,集中建設,也好集中管理。我住在北邊的村子,不用東奔西跑,在這個集中園區作指導,省了不少心。”公司通過公開招標引入市場化運營方,村“兩委”委員和運營方技術員共同擔任大棚技術員,規避了村級管理經驗不足的風險。
同樣嘗到“聚合”甜頭的,還有炮臺街道的三家村、鄧屯村、高家村、長嶺村。2023年,4個村聯合成立禾泰物資供銷有限公司,三家村黨總支書記王俊偉任經理,其他村的黨組織書記分任監事、財務負責人、副經理,形成權責清晰的管理架構。依托炮臺街道萬座櫻桃大棚的產業基礎,公司聚焦農資供應,憑借品牌的信譽優勢,從100多家農資商家中突圍,今年銷售額已達200萬元,利潤率10%,遠超去年20萬元的業績。而向應街道眾鑫公司也借資源聚合之勢,整合示范園18座暖棚打造紅色研學拓展基地,引入農耕體驗、果蔬采摘等項目,讓10個鐵皮柿子大棚、8個香蔥大棚既產“菜”也成游玩之地。去年春節鐵皮柿子單價達8元/斤,分紅時村集體最少都拿到7萬元收益,最高的拿到了17萬元。
資源聚合的效應還在持續延伸。禾泰公司從“賣農資”拓展到“全服務”,為530名會員提供放心肥,幫村民銷售農產品、提供半價保險,甚至把農學教授請進微信群,實時解答櫻桃凍害預防、保根等技術難題。
服務覆蓋櫻桃種植全周期:村民直接受益
在金普新區石河街道石河村遇稻粉黛景區門口,正賣地瓜的村民孫德文告訴記者:“我在村里各個景點賣地瓜,一天能收入二三百元。”
孫德文能有這么好的收入得益于本村集體項目紅火,人流量大。“以前東溝村的青壯年都外出打工,小黑山、九頂蓮花山的美景白瞎浪費了。”石河村黨委副書記冷麗回憶。2005年前后,東溝村合并到石河村后,為了發展,村集體合作社成立九蓮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最初以“管理者”身份規范農家院,統一定價、統一培訓,讓一兩家零散農家院發展到20多戶,年均戶收入超3萬元。隨著五坊非遺街區改造完成,20個非遺項目落地,讓傳統豆腐、榨油作坊與非遺技藝結合,街區開始收取門票,九蓮公司也從“管理者”轉向“運營者”,第一年就實現五六十萬元門票收入。
這種角色升級的思路,也在向應街道、炮臺街道的村辦公司中落地。向應街道眾鑫公司今年計劃利用線上等形式,加大網上銷售力度,從“線下批發”轉向“線上線下聯動”,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炮臺街道禾泰公司則建設倉儲室供村民使用,并與大連市供銷社、農副產品集團合作開展技術培訓,讓服務覆蓋櫻桃種植全周期。而石河村今年更進了一步,推動“行政、經營”職能分離,村委會負責景點建設,合作社負責經營,九蓮公司通過招投標,將五坊街區、花海分別發包給社會公司,還和專業公司合作運營遇稻粉黛景區,門票收入對半分成。
村民是角色升級的直接受益者。炮臺街道櫻桃種植戶通過禾泰公司買放心肥、學技術,今年櫻桃產量和品質雙提升;向應街道村民在大棚務工,既能拿工資,還能享受合作社分紅。
自己街道的村辦公司:老百姓信得過
金普新區村辦公司的持續發展,關鍵在于構建了“黨建引領、權責清晰、利益共享”的機制。在向應街道,產業聯合黨委由街道黨工委書記兼任書記,8個村的黨組織書記任委員,確保聯建方向不偏;各村合作社在公司中按照投資額收益,去年8個村按照投資額分紅。
“我們是‘公家’的公司,牌子硬、信譽好,老百姓信得過,這就是黨建帶來的優勢。”禾泰公司經理王俊偉認為,公司實行“實繳制+分工制”,4個村按出資比例持股,各村書記分別負責管理、銷售、財務等關鍵崗位,既保證決策透明,又能發揮各村優勢。
“以前我們自己經營,人工費用就不少,大家累得夠嗆,追著潮流總是慢半步。”石河村九蓮公司的機制創新更注重“可持續”。通過“村委會管建設、公司管運營、社會資本管市場”的分工,解決了村集體“既當管理者又當經營者”的問題。今年將五坊街區發包給社會公司后,村集體無須再承擔日常運營成本,卻能通過門票分成獲得穩定收益,村集體經濟實現持續增長。
截至目前,金普新區已組建街道級和村級公司16個,這些公司通過整合優勢產業、零散土地以及閑置廠房等資源資產,發展果蔬種植、鄉村文旅等特色產業,既盤活了沉睡資產,又帶動近千名村民本地就業,幫助村集體大幅增收,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同時,通過公司化運營,統籌轄區產業布局,避免同質化競爭,打造區域公共品牌,統一對接商超、電商平臺,打通產供銷全鏈條。
“通過黨建引領,村集體從各自為戰變成了聯建共贏。”金普新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金普新區將深化村辦公司運營模式延伸產業鏈條,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引入社會資本和專業運營團隊,提升市場化水平,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村民在集體經濟發展中獲得更多紅利,保障集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責編:李瑩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