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夜話”把拆違難題解決了
本報記者 曲宏
“以前這地方環境差,垃圾清運不及時,到處是小開荒地,路也是坑坑洼洼的,一到雨季,出門特別不方便。”10月20日,撫順市東洲區萬新街道萬中社區居民張寶玉感慨地說。萬新街道萬中社區以前私搭亂建現象屢見不鮮,不僅存在安全隱患,而且引發的環境衛生問題更是影響居民生活,成為當地基層治理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近日,萬新街道以推進“幸福新社區”建設為抓手,深入實施“黨建引領老舊城區治理補短提質工程”,加快老舊城區改造。
萬新街道提倡“大家事、大家議、大家辦”,連續舉辦“黨群板凳夜話”11場。“老舊小區煥新”不是政府單方面的事兒,而是人人都能參與的“家門口工程”。街道利用夜間以及居民休閑時間,以“拉家常”方式與居民交流,消除他們的顧慮,并與居民共話拆后重建的規劃,居民也慢慢敞開了心扉。“白天各家都有各家的事,晚上大家坐在一起,也能靜下心來聊聊家常,說說近況。”居民張永文認可這種方式。“將來能不能多裝幾個曬被子的欄桿、活動身體的地方要安裝點木制椅子,冬天不涼。”居民黃艷梅也說出了心里話。在這種隨意的交流環境中,居民把對社區的建議都說了出來 ,也讓社區找準了服務的方向。
“不是我不想拆,這個(私建)房子是老伴兒留給我的念想。”這是居民金鳳蓮一直不同意拆除違建的原因。社區黨組織負責人通過“板凳夜話”耐心地與她嘮家常、講政策,全心全意地幫助她解決訴求,老人最終被感化……不僅高興地簽下了拆除同意書,還主動承擔了4戶“老大難”的勸說工作。
萬新街道還組建征收保障臨時黨支部,構建“街道黨工委統籌指導、社區黨組織具體執行、多部門駐點聯動”工作體系,建立“1名領導干部+1名黨員+1名志愿者+N戶居民”的包聯機制,組建8支“先鋒服務隊”。為高效推進拆違工作,萬新街道黨工委對居民的意見積極響應并想方設法協調解決,居民有訴求向社區反映,社區有困難向街道反映,街道協調無果后向市區相關部門反映。僅僅兩個月,街道黨工委便牽頭召開聯席會議12次,集中解決問題78次。截至目前,已成功拆除多處私搭亂建和“小開荒”,翻平不平整區域上萬平方米……
“板凳夜話”不但暖了居民的心,還讓拆違工作得以順利進行。萬新街道正對拆遷區域進行重新規劃,計劃建設4.4萬平方米階梯式公園。將來,這里不僅能以清潔整齊的面貌亮相,還會成為市民和諧共處的新家園。
責編:李瑩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