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十四五”|4000萬→5000萬千瓦!遼寧電網這五年
清晨的遼東灣,朝陽為盤錦遼濱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電力鐵塔鍍上一層金輝。在500千伏遼濱輸變電工程施工現場,項目經理王世國正帶領100余名施工人員有序推進線路架設。“這段施工要跨越三條高壓線路,技術要求很高,我們正在全力攻堅。”王世國專注地注視著作業現場說道。這項“十四五”重點電網工程的建設,將為不遠處正在推進的華錦阿美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項目儲備充足動能——放眼望去,數十座巨型裝置已初具規模,即將成為遼寧石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這樣充滿活力的建設場景,是“十四五”遼寧電網發展的生動縮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些重要論述猶如明燈,指引著遼寧的電網建設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奮勇前行。從渤海之濱到遼東山麓,從遼北平原到遼西丘陵,一座座電力鐵塔拔地而起,一條條輸電線纜穿越城鄉,編織著遼寧全面振興的能源動脈。
作為東北電網負荷中心、網架中心和清潔能源消納中心,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以“雙碳”目標為指引,持續加大電網建設投入。“十四五”以來,國家電網在遼寧投資超千億元,創歷史新高。這筆巨額投資如同及時雨,滋潤著遼寧全面振興的沃土——在沈陽鐵西,全球最大的寶馬動力電池工廠因可靠的電力保障而加速建設;在大連長興島,恒力石化產業園因堅強的電網支撐而擴大產能;在海城,菱鎂新材料產業因優質的供電服務而轉型升級。這些項目的順利推進,正是電網投資轉化為發展動能的最佳印證。

五年間,遼寧電網骨架日益強健,猶如為遼寧大地鍛造了一條條“電力動脈”。盛京、登臺、川州、析木等10座500千伏變電站相繼建成,逐步構建起以中部內外層雙環網為核心、西部南部環網為支撐的現代化電網體系。這個日益完善的電網骨架,讓遼寧的供電能力實現質的飛躍——從2020年的4000萬千瓦躍升至2025年的5000萬千瓦,增幅相當于為一個特大城市群提供了充足的用電保障。更令人振奮的是,500千伏變電站實現全省14個地市全覆蓋,標志著遼寧全域主干網架完成系統性升級,電網結構更加堅強可靠。
科技創新為遼寧電網裝上“智慧大腦”。在剛剛投運的500千伏西泉變電站,國網遼寧電力科技創新部計劃科研處處長張宏宇自豪地介紹:“這座變電站系統示范應用了五個方面16類原創技術成果,實現了設備從核心材料、關鍵芯片到操作系統、數據庫的全鏈條國產化。”不僅如此,國網遼寧電力還在2024年成功組織實施全球首次新型儲能黑啟動城市電網大容量火電機組試驗,這項突破性技術為極端情況下電網安全韌性建設探索出新路徑。“十四五”期間,遼寧電力還投運了國內首套66千伏直掛型高壓靜止無功發生器裝置、國內首套10千伏磁偏置超導限流器等一批國際、國內首創成果,科技創新碩果累累。

電網建設的溫度,最終要由千家萬戶來感知。在本溪桓仁縣漫谷度假小鎮,度假小鎮副經理任淑紅欣喜地說:“現在電壓穩了,就算旅游旺季同時開二十幾個空調,再也不會出現異常了。”這樣的變化,源于國網遼寧電力持續打造的智慧配電網建設。五年來,該公司解決重載主變138臺、66千伏重載線路56條,配電網各項關鍵指標顯著提升。與此同時,優質服務不斷升級——在沈陽華晨寶馬園區,第六代電池產線在穩定電力的保障下平穩運行;在葫蘆島,供電人員經過83小時47分鐘的連續奮戰,圓滿完成中海油項目送電任務;在全省范圍內,“三零”服務已惠及49.1萬戶用戶,累計節省辦電成本63.84億元。這些點點滴滴的改善,讓企業和群眾真切感受到了電力服務提升帶來的獲得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遼寧電網正以更加堅實的步伐,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綠色轉型的道路上奮勇前行。面向未來,遼寧電網將繼續秉持高質量發展理念,以更加智慧、綠色、可靠的電力供應,為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照亮全面振興的新征程。
?。ū疚膱D片均由記者劉大毅攝)
記者:劉大毅
責編:李明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